
外观变化
小米盒子3标准版(下面简称标准版)延续了前几代产品的设计理念,采用通体黑色的机身,鹅卵石的造型让它看起来更加的圆滑。机身表面做了磨砂处理,触感细腻。顶部只留有一个米字LOGO,干净而整洁。机身底部拥有一圈防滑橡胶垫。

小米盒子3增强版(下面简称增强版)的设计则完全不同于以往。以前的设计强调圆弧线条,而增强版则变得更为硬朗,边缘的过渡非常锋利,从造型上看它更像是MAC mini的缩小版。纯白色的顶部只有一个蚀刻进去的米字LOGO,整洁而且大方。底部是灰色塑料面板,四个角加入了橡胶防滑垫。侧边的三个面有四条直线凹槽,散热孔也非常巧妙的隐藏在左右两边的凹槽内。

在体积方面两者的差异其实并不大,标准版的三围为101*101*19.5cm,增强版的三围为100*100*25mm,长宽方面两者几乎一致,但在高度上增强版则高出标准版不少,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增强版在机身内加入了散热风扇,而标准版并无风扇。

由于加入了风扇,增强版还在盒子的左右两侧增加了出风孔。在开机时我们会听见机身内风扇启动的声音,在运行时风扇也会随着机身内部温度的提升而增加转速,但我们也不需要担心噪音问题,如果不是将耳朵凑到机身上,几乎是听不见这个风扇运转的声音。
性能增强
标准版搭载了Amlogic S905四核A53处理器,采用28纳米工艺制程,最高主频为2GHz。GPU方面依旧是Mali-450,主频提升至750Mhz。存储组合只有可怜的1GB RAM+4GB ROM这也是标准版最大的不足。
增强版搭载的是联发科MT8693六核处理器,拥有两颗A72核心和四颗A53核心,最高主频同为2GHz,GPU是Power VR GX6250。2GB RAM + 8GB ROM的存储组合是目前小米盒子中最高的配置。

标准版的4GB ROM内系统就已经占用了2.8GB,给用户留下的空间很小。而增强版的8GB ROM中系统占用了2.7 GB,可用空间为4.9GB左右,虽然这也不算大,但是也满足一款盒子的正常使用了。
利用Geekbench3进行跑分测试,标准版的单核得分只有可怜的562分,而多核分数为1527分,性能可以说是弱爆了。而增强版的单核分数为1433,已经接近猎户座7420的水平了,多核分数就为3318。

标准版Geekbench3得分

增强版Geekbench3得分
在安兔兔TV版测试中,标准版只获得29493分,由于使用的open GL版本较老,标准版不支持孤立的场景测试,内存得分经过几次测试都显只获得了40分左右的成绩,这应该是有BUG出现,分数不应该这么低,所以这个得分仅供参考。增强版的总分为67210,是标准版的2倍有多。


在安兔兔视频测试中能看到标准版的视频支持格式为27个,而增强版为28个,差异不大,主流的视频格式都能支持。
接口变化
增强版只有两个USB2.0和一个HDMI视频输出接口,标准版为一个USB2.0,一个HDMI,一个AV复合接口。如果你的电视不具备HDMI接口,只有古老的AV视频接口,那么标准是你唯一的选择。增强版去掉一个AV接口,改为一个USB接口,确实更加实用,但不少用户依然期待以太网接口和SD卡接口的回归。

系统UI改进
两款小米盒子3使用的MITV版本也是有所不同的,标准版的最新MITV版本为1.3.114(稳定版),而增强版的系统版本则是1.4.6(稳定版),两个系统整体的变化不大,其中最显著的区别就是设置菜单变为毛玻璃效果,主页菜单的布局也有所变化。

标准版UI(一)

标准版UI(二)

增强版UI(一)

增强版UI(二)
总结:
在日常使用方面,我们能感觉到增强版的流畅度要高于标准版,特别是在开启多个应用之后。增强版在性能方面是全面碾压标准版,光是冲着性能的增强,这100元的差价就已经值得了。
亲,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进行评论喔!